閉合繼電器需要多長時間?

我們可以多快的速度閉合繼電器?

這個問題涉及的因素太多,無法給出明確的答案。然而,關於繼電器行為和物理學有一些有趣的學習機會。這包括考慮電樞與螺線管磁芯物理接觸時的磁特性(電感)、飛時測距(Time of Flight)、接觸彈跳以及電源電壓的影響。掌握了繼電器動力學知識,您可以更好地解釋繼電器的規格書並改進您的下一個設計。

測試電路以確定繼電器閉合時間

為了回答這個問題,我們可以使用圖1 所示的設定以及圖 2 所示的線路圖進行實驗。該設置包括一個代表性的工業繼電器插座、線路圖所示的繼電器驅動器以及用於打開和關閉驅動器的 ARDUINO NANO EVERY。同時亦使用 DigilentANALOG DISCOVERY 3,探頭適配器和 10X 探頭來記錄訊號。

image

圖 1:測量繼電器啟動時間的測試設定。

繼電器驅動器可能看起來過度設計。然而,Q2 高側驅動器(源配置)對於將繼電器接地是必需的。這允許安裝小值分流電阻器(R5)。當此電阻器處於接地位置時,可以輕鬆測量繼電器的電流,即已知電阻器上的小電壓降。

電路的其餘部分由電平轉換電晶體 Q1 和透過常閉(N.C.)和常開(N.O.)指示燈 LED 檢測繼電器狀態的方法組成。

我們不要忘記跨繼電器線圈放置的 D1 反激二極體。當繼電器停用時,需要使用二極體來保護電晶體 Q2。了解此二極體對繼電器的活化沒有影響,但對繼電器的閉合有深遠的影響。也許將來我們可以回答一個有關打開繼電器所需時間的相關問題。

image

圖 2:具有高側 PNP 繼電器驅動器(Q2)和分流器(R5)的原理圖。

實驗結果

結果如圖 3 所示。這是三面板顯示:

  • 上圖:橘色跡線(CH 1)是在 Q2 集電極處測量的繼電器活化電壓。藍色跡線(CH 2)是在 R5 分流電阻器上測量的繼電器電流。

  • 中圖:藍色跡線(CH 2)是在繼電器常閉觸點上測量的電壓。

  • 下圖:藍色跡線(CH 2)是在繼電器常開觸點上測量的電壓。

技術提示:Digilent Analog Discovery 3 作為雙通道示波器運作。當配備 10 倍探頭時,它能夠測量高達 +/- 250VDC 的訊號。如果使用 4 通道示波器,則圖 3 的複合圖可以建構為單一螢幕截圖。

image

圖 3:繼電器的活化波形,包括線圈電流、常閉觸點和常開觸點。

根據圖 3 數據,我們觀察到:

  • 當常閉觸點切換時,首先在 4.7ms 時觀察到電樞運動。

  • 從 4.7ms 到 7.6ms 有 2.9ms 的飛時測距。在這個「飛時」中,無論是 N.C. 或 N.O. 觸點連接到電路。

  • 與 N.O 的第一次接觸接觸發生在 7.6ms。

  • 觸點彈跳 1.2ms,從 7.6ms 開始,一直延伸到 8.8ms。

除了這些接觸變化之外,繼電器電流也有細微的下降。這發生在電樞運動時。據推測,當電樞的鐵板與線圈的金屬芯物理接觸時,繼電器電感會改變。線圈電感的突然變化擾亂了繼電器電流的平緩斜率。請注意,如果電樞靠在線圈上就位,則不會發生這種幹擾。

如何減少繼電器的閉合時間?

為了減少繼電器閉合時間,我們可以應用一些通常與步進馬達相關的技巧。回想一下,這是同樣的問題。具體來說,我們如何迫使電流進入電感器。回想一下,電感器的時間常數( \tau )定義為

\tau = \dfrac{L}{R}

使用外部電阻來減少 RL 時間常數,從而減少繼電器閉合時間

我們選擇的電感器,無論是繼電器還是步進馬達線圈都有固定的電感。它還具有固定電阻。然而,沒有什麼可以阻止我們透過實施 L/nR 系統來增加額外的外部電阻來降低 \tau ,其中 n 是線圈電阻的乘數。例如,我們可以將串聯電阻加倍。此 L/2R 系統將 \tau 減少至50%。同樣,L/4R 系統會將 \tau 減少至 1/4 。

此外部電阻的代價是額外的電壓和浪費的功率。我們的 24VDC 繼電器在 L/2R 中需要 48VDC,在 L/4R 中需要 96VDC。繼電器功率增加 2 倍和 4 倍。

使用高壓脈寬調變(PWM)驅動器減少繼電器閉合時間

讓我們回過頭來認識到,用於繼電器的 L/4R 系統正在進入瘋狂的領域。另一方面,96VDC 的 PWM 驅動器也不是不可能。這將允許建立響應性磁場,並能夠在初始突發後將 PWM 節流至較低的「保持」水平。

減小時間常數所得的實驗結果

話雖如此,讓我們看看 L/2R 系統如何改善情況。對於本實驗,我們將添加 R4,如圖 2 線路圖所示。我們還將電源電壓提高至 48VDC。結果如圖 4 所示。

image

圖 4:在 L/2R 環境中運作時繼電器的啟動波形。

請注意,圖 3 和圖 4 的穩態電流相同。雖然我們將電壓加倍,但 R4 串聯電阻與線圈電阻大致相同。因此,它們形成了平衡分壓器。

圖 4 中顯示的結果與圖 3 相比有顯著改進。它已從 4.7ms 更改為 2.4ms。這遵循 L/2R 計算建議的 2 倍加速。觀察到飛行時間略有減少,彈跳時間也有輕微但不明顯的改善。這表明電感(磁場的累積)是繼電器活化的限制因素。彈簧張力和金屬對金屬彈跳的物理原理相對一致。

再次注意繼電器電流的下降。這是由於金屬電樞「吸引」板靠近繼電器線圈而導致的電感變化。

結論

這是一個有趣的小實驗!您學過電感和繼電器操作嗎?更重要的是,我相信您將對繼電器的規格書能更了解。